更新:2024-12-18 10:20:42来源:远山网浏览 4
手机浏览
在南京这座“六朝古都,十朝都会”,没有多少名山大川,但却有几座非常漂亮的山,比如紫金山、栖霞山等。爬山涉水,清心养肺,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的乡愁。今天,跟随北斗一起行走在繁华都市之间,品味南京十大名山,希望你能喜欢。
一、栖霞山
南京的秋,从栖霞山开始,古迹遍布,红叶满山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,丹红辉映余晖,织绣地上云彩,秋天装饰了你的窗,你装饰了我的梦。
栖霞山,古称摄山,因南朝时山中建有“栖霞精舍”而得名。山上林木茂盛、红叶漫天,自古就有“春牛首,秋栖霞”之说,是中国四大赏枫地之一,享有“金陵第一名秀山”之美誉。
栖霞山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千年古刹、佛教“四大丛林”之一的栖霞古寺座落于此,先后有“五王十四帝”到此游历,素有“一座栖霞山,半部金陵史”之美誉。
在金陵四十八景中,栖霞独占六景,包括嘉善闻经、达摩古洞、化龙丽地、燕矶夕照、幕府登高、永济江流,素有“六朝胜迹”之说。
栖霞山风景秀丽,名胜众多,还有桃花湖、桃花扇亭、舍利塔、明征君碑、弥勒殿、飞天壁画、哼哈殿、始皇临江处、千佛岩、乾隆行宫遗址等景点,是荟萃了宗教、民俗、石刻等景观的文化胜地。
地址: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。
二、钟山
三国时期,诸葛亮来到江东与东吴结盟,途经秣陵时不胜感叹:“钟山龙蟠,石头虎踞,真乃帝王之宅也。”
钟山,又称紫金山,名胜古迹众多、文化底蕴深厚,集六朝文化、明朝文化、民国文化、山林文化、生态文化、佛教文化于一体,自古被誉为“江南四大名山”之一,享有"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"之美誉。
钟山风景区历史悠久,人文古迹丰富,前有中山陵,南有紫霞洞、一人泉,西有梅花山、明孝陵,东有灵谷寺,邓演达墓,北有明徐达墓、常遇春墓、李文忠墓等古迹。
中山陵,依山而筑,气势磅礴,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,被誉为“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”。明孝陵,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寝,素有“明清皇家第一陵”之美誉。其中,明孝陵神道的石象路,被誉为“南京最美六百米”。
此外,钟山风景区还有许多小众景点,比如,浪漫的美龄宫,斑斓的梅花谷,魔幻的紫金山天文台,风轻云淡的体育公园,堪称一个风景的博览园。
地址:南京市玄武区。
三、牛首山
俗话说,春牛首,秋栖霞,春天的六朝古都南京,摇身一变成了诗情画意的金陵,显得格外的有韵味。其中,最靓丽的那一抹亮色,便是“金陵多佳山,牛首为最”。
牛首山,又名天阙山,因东西双峰对峙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,是春季踏青游玩的好去处,素有“春牛首,秋栖霞”之说,与紫金山、秦淮河、玄武湖并称为南京两山两水“四大名胜”。
牛首山是佛教名山,林木茂密、景色宜人,主要有佛顶寺、佛顶塔、佛顶宫、岳飞抗金故垒、摩崖石刻、弘觉寺塔、郑和文化园等景点,是岳飞抗金之地,为郑和长眠之所。
佛顶宫,坐落于山巅,属于深坑建筑,外部为大穹顶,是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之所,与佛顶塔共同组成牛首西峰的新景观。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,象征佛祖的无量加持;小穹顶上方为摩尼宝珠,下方为莲花宝座,形成“莲花托珍宝”之禅意。
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,自然景观也是一绝,古有牛首烟岚、祖堂振锡和献花清兴等,今有桃花溪、世凹桃源、感应泉、白龟池等,感受不一样的风景,以及不一样的历史韵味。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宁丹大道18号。
四、老山
众所周知,紫金山是南京名气最大的山,但是备受本地人喜欢的却是老山,它拥有秀丽的山川,迷人的风光,宁静的密林。
老山,系淮阳山脉余脉,峰峦叠嶂、景色秀美,以“林、泉、石、洞”四绝著称,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,素有“南京绿肺、江北明珠”之美誉。
自古以来,老山以风光秀丽、古迹众多而著称,宋武帝刘裕、梁武帝萧衍、明太祖朱元璋,宋代王安石、苏轼、秦观,明代陈献章,清代李鸿章等历代名人均驻足游历,并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精美佳作。
老山森林茂密,空气清新,拥有惠济寺、点将台、兜率寺、七佛寺、狮子岭、龙洞、越岭步道、金陵第一鼓等景点,是一处游山玩水、休闲度假、户外拓展的好地方。
在老山脚下,有许多湖泊,其中有一座为象山湖,原先是一座水库,湖光山色,美不胜收。湖边修筑了木栈道,两旁是花坡、花溪、花径的纯植物。湖面水中倒映青山碧水,如诗如画,令人心旷神怡。
地址:南京市浦口区黄山岭路90号。
五、将军山
印象中的南京,钟灵毓秀、人杰地灵,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城市。将军山,宛如隐藏深闺的少女,亭亭玉立,美轮美奂。
将军山,原名观音山,由山、水、林、花、泉等组成,山清水秀、鸟语花香,生态环境秀美,历史人文深厚,因南宋名将岳飞在此抗金而得名,被誉为“南京九寨沟,金陵第一景”。
将军山四面环山,溪水潺潺,有将军塔、岳王祠、知青旧居、舒凫台、龙脊、流水花径、日月泉、龙泉、龙脊、吟诗台、观音像、水杉林等景点,汇成了美妙的画面。
将军塔,位于将军山山顶,坐落在岳王祠旁边,为仿宋代六面经幢石塔,形似一把插入云霄的宝剑,塔座上刻有岳飞、牛皋和岳云的浮雕,壮观无比。
除了众多的名胜古迹,最美的景观是那一片罕见的水杉林,郁郁葱葱、遮天蔽日。置身其中,满眼的葱翠,非常的养眼,仿佛走进了森林中的世外桃源。
地址:南京市雨花台区将军大道西侧。
六、方山
据说,当年“一苇渡江”的达摩大师,来到南京的第一站,便是方山。当年,南京被称建康,处在动荡时期的南朝,如今的方山,还保留有“达摩崖”。
方山,顶部如削,方方正正,远看如一方印,古称印山,又名天印山。方山底部坡度较缓,上部悬崖壁立,受雨水冲刷,沟壑纵横,是南京地区最著名的死火山。
传说中,方山是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,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,晋宋时的古人就认为是在这里。据传,戴笠飞机在此失事,一度亦称戴山。
方山地质奇特,景点众多,包括方山紫雾茶园、定林斜塔、定林寺、天印宫、牌坊、岩墙、观景台、南天门、方山天池、十八盘、情人谷等。
定林寺塔,位于半山腰的定林寺禅院内,始建于南宋,名气虽比不上比萨斜塔,但却是世界第一的斜塔,其倾斜的角度远远大于比萨斜塔。此塔七级八面,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,该塔造型优美,雕刻精细,堪称一绝。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天印大道。
七、幕府山
在长江南岸,有一道天然的屏障,也是最古老的一座山。幕府山,山形独特,与一众大小山峰在长江沿岸形成了一条别致、独特的风光带。
幕府山,又名莫府山,又因山多石,古曾称石灰山、白石山。幕府山是一座位于长江之畔的丘陵山脉,西起上元门,东至燕子矶,是南京城区内最古老的山岭。
据记载,幕府山的大名在东吴时就已存在,到了清代,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便有幕府登高、达摩古洞、永济江流、化龙丽地、嘉善闻经、燕矶夕照共六景。
幕府登高始于东晋,盛于明清,这种习俗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。每逢重阳佳节,登临幕府祈福,北望万里长江,浪涛滚滚,气势磅礴,形成一道盛景。
幕府山,不仅是一座自然奇景,更是一部承载文化底蕴的史书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古今文人雅士,每一步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,每一景都是一幅史诗的画卷。
地址:京市鼓楼区北端和栖霞区西端。
八、清凉山
驻马坡,位于清凉山东大门,是山上最早的遗址。据说蜀汉诸葛亮出使东吴,途经秣陵石头山,观望秣陵山川形势,赞道:“钟山龙蟠,石头虎踞,此乃帝王之宅也”。
清凉山,古名石头山、石头城,历史悠久,名胜古迹丰富,是南京西部的一座丘陵,海拔一百多米,诸葛亮曾称金陵为虎踞龙蟠之地,虎踞就指今清凉山。
清凉山山势椭圆,风景秀美,有很多古建筑景点,包括扫叶楼、清凉寺、崇正书院、魏源故居、驻马坡、李建臣纪念馆等,四周绿树成荫,古木参天。
崇正书院,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,廊坊小榭掩映其间,点缀着的花草、翠竹,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。如今,崇正学院已经改为中华奇石博物馆,里面的奇石数不胜数,令人眼花缭乱。
在崇正书院西侧,是著名的清凉寺,亦名石清观,为法眼宗祖庭,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。清凉寺虽然规模不大,但是香火鼎盛,前来烧香祈福的游人络绎不绝。
地址: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路83号。
九、狮子山
它因山形酷似一头雄狮而得名,曾经作为南京的地标之一,地势险要,山势雄伟,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重要景点之一。
狮子山,古称卢龙山,濒临长江,与南京长江大桥相望,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,有“狮岭雄观”之称。从长江上远眺此山,似一只蠕动的青螺,宛若少女头上的发髻,古有“吴樯远眺,看隔江螺髻离离”之美誉。
狮子山历史悠久,人文景观丰富,有阅江楼、玩咸亭、古炮台、孙中山阅江处、五军地道、古城墙、地藏寺、五色土、静海寺、天妃宫等多处遗迹。
阅江楼,位于狮子山巅,濒临长江,共七层,碧瓦朱楹、檐牙摩空、朱帘凤飞、彤扉彩盈,具有鲜明的明代皇家风格,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。
此外,还有古城墙、全国最大的铜鼎一座、全国最大的石狮一对、“卢龙胜境”牌坊、五色土、朱元璋雕像、七孔桥等,呈现景区中少有的皇家气派。
地址: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202号。
十、灵岩山
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,拥有着众多名胜古迹,如夫子庙、秦淮河、总统府、中山陵等都是为人熟知的人景点。除了这些远近闻名的景点,一些不为人知却景色出色的景点也值得一游,比如六合区东南方向的灵岩山。
灵岩山,位于六合区东南,海拔170米,因“山无锐峰,岩峦层耸,四面如一,岩际常有灵瑞”而得名,自古便有“六合第一名山”之美誉。
灵岩山是雨花石的主要出产地,名胜古迹众多,有灵岩寺、偃月崖、仙人洞、鹿跑泉、白龙池等自然景观不仅风景奇绝,而且皆有动人传说流于民间; “灵岩积雪”乃六合八景之一。
灵岩寺,建于灵岩山半山腰,故又称“半山寺”。寺中老银杏也是一道靓丽的景观,虽已有千年树龄,但是却仍然枝繁叶茂,生机盎然,也成为年轻男女祈福许愿之地。
这里不仅风景秀丽,人文丰富,在潺潺小溪里,还可以寻找号称“中华一绝”的雨花石。此时此刻,已是金秋,正是山核桃成熟的季节,可以到这里品尝南京当地的核桃。
地址:南京市六合区冶六线与陈巷路交叉口往北。
特别声明: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,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合法性负责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