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别称一般指庐山。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《尚书·禹贡》中:岷山之阳,至于衡山。过九江,至于敷浅原。其中,“敷浅原”就是庐山别名;此外,庐山还有南彰山、天子彰等别名。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《史记》:余南登庐山,观禹疏九江。
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,东偎婺源、鄱阳湖,南靠滕王阁,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,北枕滔滔长江。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,整个山体南北长29千米,东西宽约16千米,山体面积302平方千米,介于东经115°52′—116°8′,北纬29°26′—29°41′之间。海拔25—1473.8米。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,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。
庐山,又名匡山、匡庐,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。北濒长江,东接鄱阳湖,南靠南昌滕王阁,西邻京九铁路,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,介于东经115°52′—116°8′,北纬29°26′—29°41′之间,长约25千米,宽约10千米,主峰汉阳峰,海拔1474米。山体呈椭圆形,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。
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闻名于世,被誉为“人文圣山”,素...
展开全部特别声明: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,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合法性负责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