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泰山脉地质构造上属阿尔泰地槽褶皱带,由古生代基底断块隆升而成,山体主要由岩浆岩和变质岩构成。前寒武纪后期的兴凯运动使中、酸性岩浆侵入其轴部,并形成部分变质砂岩。之后,阿尔泰地槽发生大幅沉降,同时接受大量沉积。
阿尔泰山山系斜跨中国、蒙古、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部分领土,从戈壁(沙漠)向西西伯利亚,自西向东绵延达2000千米,呈西北—东南走向,是欧亚大陆的宏伟山系之一。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只占了其中不宽的南坡,长约500千米,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,是新疆地区“三山夹二盆”基本地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阿尔泰山脉(俄语:Алтай;英语:Altai Mountains),“阿尔泰”为蒙语,意为“金子”。“阿尔泰山”是“金山”之意,在中国唐代即有此叫法。阿尔泰山山系是欧亚大陆的宏伟山系之一,阿尔泰山脉西北部有最高峰——友谊峰,海拔为4374米,也是阿尔泰山的主峰。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只占了其中不宽的南坡,长约500千米,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,是新疆地区“三山夹二盆”基本地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阿尔泰山体经过多次构造运动,特别是二叠纪末的海西期造山运动,形成了北西向的褶皱山系,奠定了山体的轮廓和基本地貌格局。阿尔泰山脉呈西北—东南走向,斜跨中国、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蒙古国境,绵延2000余千米;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中段南坡,山体长达500余千米,海拔1000—3000米。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,北部的最高峰为友谊峰,海拔4374米。阿尔泰山耸立于亚洲腹部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带,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,春秋温暖,冬季寒冷,全年无夏,雨量充沛。是中国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,发育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。自然资源极其丰富,主要有森林资源、草场资源、野生动物资源、矿产资源、旅游资源等。
阿尔泰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,很久以前就发掘出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文物。这里记录着许多部落民族在这方土地上的起起落落。
特别声明: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,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合法性负责。
相关文章